网上展厅

联系我们

济宁市图书馆

邮编:272037

地址:济宁市运河路138号

图像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 > 图像展示
  • 【标 题】
  • 【简 介】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则更需要人们的引导和关注。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有利于知识增长的书籍,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文津图书奖从2010年第七届开始,每年都会有少儿类图书评选,以及少儿类推荐阅读书籍,这无异于是为少年儿年儿童提供了宝贵的阅读书单。这些书的作者带着童心,以少年儿童的视角创作出来的书籍,更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和理解,是少年儿童理想的知识宝库。 在全民阅读浪潮席卷全国的今天,少年儿童阅读逐渐成为老师和家长们关注的话题。在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童心的视界——“文津图书奖”少儿类图书推荐展》,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出第七届“文津图书奖”以来获奖的,或获得推荐阅读的少儿类书籍。优秀的孩子离不开阅读,希望通过这些“文津”好书,能打开孩子们的视野,能在书中领悟大千世界的美妙,能够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生活的快乐,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 【标 题】
  • 【简 介】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时间在每年的5月1日。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大罢工运动。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将每年5月1日设为国际劳动节。 世界上的节日有很多,为什么偏偏为“劳动”设立节日呢?这就要从劳动的重要性说起。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恩格斯在1876年所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明确提出并全面论证了劳动创造人的原理。他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至关重要。因此,当劳动的尊严和劳动的权益被压榨或剥夺时,人们就会“不平而鸣”,奋起反抗,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劳动节的来历就是如此。如今,劳动节已成为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因其国际性,这个节日被众多国家采用,并且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也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 本展览将通过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国际劳动节与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劳动节习俗三个部分,为您讲述“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世今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变迁。
  • 【标 题】
  • 【简 介】
    在中国人“重生忌死”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忌讳谈论死亡,让我们缺少了对待死亡的正确认识,而清明节作为一个祭奠故人、与亡者对话的节日,恰恰是我们进一步了解生死的好机会。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令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生命力。   一年前的此时,新冠肺炎疫情正肆虐全国。面对亲朋的突然离去,我们甚至来不及做告别。快速增长的死亡数字,昭示着生命的脆弱,但同时也逼迫着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今天,是疫情后的第一个清明节,虽然疫情阴影仍然笼罩全球,但在我国,抗击疫情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正在赢得这场与病毒的战争。在这个清明节,我们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拥抱死亡”,更在于“如何珍惜当下”,延续逝者未尽的理想和未能尝试的人生。   “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西藏生死书》),但只有真正懂得了死亡,才能更好的活着。我们需要明白“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郭沫若),而“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在这样一个纪念死亡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重温名人有关死亡的哲思,感悟生命的意义。
  • 【标 题】
  • 【简 介】
    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月又到了,人们开始以各种行动向雷锋学习。雷锋精神总是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再融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温暖的气息。 雷锋精神是新时代有力的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雷锋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体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追求。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每年的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我们特别策划本展览,介绍新时代下的助人为乐、尊老敬老、舍己救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故事,以期我们以此为动力,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学雷锋活动推向新的高度,用实际行动唱响一曲又一曲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赞歌。
  • 【标 题】
  • 【简 介】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这些衍生于汉民族传统习俗的节日活动接连上演,随处可见一派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然而在幅员辽阔、地广物博的中华大地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元宵节习俗,其中很多都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从农耕文明孕育而来的岁时节俗,千百年来,孕育和滋养了博大而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们经历了千百年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变迁、代代相传,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在西方节日流行的当下,我们对这些中华民族的灿烂民俗文化瑰宝又了解多少呢?是时候让灿烂的民俗真正“闹”起来,让传统节日融入当下的大众生活,在保留原有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上注入更符合现代潮流的创新元素,唤回年轻人们的关注。 正月十五你的家乡怎么过?不妨借此元宵佳节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说民族闹元宵,比一比究竟哪里的年味最浓!
  • 【标 题】
  • 【简 介】
    唐代诗人杜甫有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实一封家书不仅仅在战争岁月里能抵过万金,在通讯手段并不发达的年代,一封手写的家书寄托的情感之深厚一定是金钱所无法比拟的。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一年中对父母、兄妹、妻儿表达情感的好日子,不妨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家书,再一次重温古往今来家书中的动人辞句,让那些饱含了思念牵挂、嘱托教诲、宽慰欣喜的文字,再一次温暖我们的心头。
  • 【标 题】
  • 【简 介】
    节令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节令作为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民族文化基因,至今依然鲜活地伴随着我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腊八……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意蕴。不管时空怎样转变,在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里,传统节令就是让个体生命丰厚,让民族集体意识升华的一个载体和结点。 “腊八”在春节之前:春为岁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常常会因为春节的特殊隆重而忽略“腊八”,其实“腊八”恰是春节的序幕,是人们辞旧迎新的开始。“腊八”历史悠久,最初没有固定的日期,直至南北朝时才将“腊八”定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有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如熬腊八粥、做腊八面、泡腊八蒜等。在节令文化里,腊八节承载着亲情友情的感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展览旨在传播弘扬中国传统的节令文化——腊八节,在深入挖掘和整理腊八节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时代精神,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腊八节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全面展示给读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 【标 题】
  • 【简 介】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元旦到来之际,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美好的风俗从古代一直传承到今天。 乾坤一元始,天地万象新。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梦想。挥手告别极不平凡的2020,我们迎来充满希冀的2021。2020年,我们直面挑战,砥砺奋进;2021年,我们乘梦飞翔,再创辉煌。值此2021年元旦到来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喜迎2021“元旦文化”展》,本展览主要从元旦的诗词精选和暖心的元旦祝福两个方面来进行展示。期待本次展览在文思飞扬的诗词歌赋和温馨暖人的祝福声中为观众朋友带来快乐和期盼!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3/9][每页显示10条记录][总共82记录]

(c) Copyright 2017 济宁市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84741号-4

鲁公网安备 3708990237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