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展厅

联系我们

济宁市图书馆

邮编:272037

地址:济宁市运河路138号

图像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 > 图像展示
  • 【标 题】
  • 【简 介】
    自人类文明于混沌中逐渐产生意识的曙光之初,繁衍生息于广袤世界每一隅的人们发现,语言、文字、记忆很难穿越时空枷锁得以保留,所以哪怕茹毛饮血、食不果腹,却愿意耗费为数不多的资源,力所能及地将自己的生活进行分享和记录。曾几何时,壁画、绳结、龟甲、竹简、羊皮纸……受限于介质本身,人类只能坚韧晦涩地用这些低效率的方式传播文化、传承文明。 人类史的时间轴上,纸出现的比较晚,但并不影响其重要的地位,纸的发明彻底颠覆了人类知识的传播和延续。没有纸之前,西汉东方朔用3000根竹简写奏章,汉武帝花两个月时间才能看完;“学富五车”的故事也源自于古人用车装竹简。人类文明的高速演进得益于以纸为介质的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 对古人而言,纸是怡情悦性的工具,是针砭时弊的载体,是离愁别绪的倾诉,是不遇之情的寄托。而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纸,是中国文化和历史之精华的浓缩,提及纸,就会让人联想到书写于纸上的辉煌历史,那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更有那一幅幅酣畅淋漓的书法、惟妙惟肖的绘画闪过我们的眼前。 本展览旨在通过纸文化所展开来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图卷,帮助我们了解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 【标 题】
  • 【简 介】
    自1950年起,国务院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虽是沧海一粟,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而言,却是一段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跨过无数艰难险阻,用辛勤的双手打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举办此次展览。本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中华大地70年的沧桑巨变和中华民族的追梦历程。祝愿祖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 【标 题】
  • 【简 介】
    中秋节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日子里悄悄来临。 你是否好奇过—— 月亮为什么那么圆? 月亮里真的住着嫦娥姐姐和玉兔吗? 我们的嫦娥号卫星去月球上都做了什么? 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到月亮上去看一看? 瞧,“赏月航班”正在等着你! 本展览以卡通绘画为主要形式,向大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故事。
  • 【标 题】
  • 【简 介】
    七夕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节日。自牛郎织女传说融入七夕节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深入人心,这也就成为七夕节的主要内容。 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其体现的自由浪漫的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以及诠释的爱情永恒主题,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本展览通过国画、连环画、摄影图像和七夕相关的诗歌等内容为您综合介绍七夕节文化内涵,以及民间的各种习俗和当下七夕节的传承和发展。
  • 【标 题】
  • 【简 介】
    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日又要来临了,喜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火的洗礼中破空成立,至今已有九十二年,被广大人民群众亲切的称为“人民子弟兵”。从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到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其诞生基础之坚固,历史之辉煌,斗争经验之丰富,取得成就之伟大,发展趋势之良好是世界少有和各国所仰慕的。 九十二年的浴血荣光,九十二年的红旗漫卷,九十二年的无私奉献,九十二年的茁壮成长,九十二年的光辉荣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下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彪炳史册和前所未有的卓著功勋;和平建设时期,解放军胜利实现了举世罕见的重大变革,跨越性的发展成为一支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世界顶级强军,成功肩负起抢险救灾和保护人民群众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千钧重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后盾。 本展览旨在希望能让生活在新时代的广大读者朋友们,全面了解到人民解放军从成立到壮大再到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同时起到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讴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历史的作用。以此来为这群最可爱的人献上至诚隆重的贺礼。点击http://ls.kanzhanlan.cn/wx/010110/19/index.html 观看《听军歌嘹亮 忆峥嵘岁月——喜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微信端全景展。
  • 【标 题】
  • 【简 介】
    太阳升起,光明普照。2019 年7 月1 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98 岁诞辰,为隆重纪念党的98 岁华诞,特举办此次展览。展览以中央档案馆和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红色珍档为主体,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追求与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线,通过“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严守党纪”“勤政为民”“修身齐家”五个部分,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无畏奋斗、无私奉献、无悔牺牲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的足音穿越时空、 启示未来,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信端全景展:http://ls.kanzhanlan.cn/wx/010106/41/index.html
  • 【标 题】
  • 【简 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次端午特展共分为“闻香识粽子”“端午风俗多”“故事代代传”“端午美食鉴赏大会”“谁端走了我的端午?”“古诗词里的端午节”六个单元,在积极、明快、向上的氛围中,带领观众体验民风民俗之美与民族精神之美。其中设计的“五彩线香囊迷宫”“龙舟找影子”等诸多互动环节仿佛一道文化盛宴,能够高效滋养“端午记忆”,以唤醒人们扎根于心底的端午印记,让华夏民族的文化血脉永续流传。 过好端午节,传承好节日文化,这正是“端午文化”里的主流表达。愿所有人带着对端午的敬畏与热爱,共同传承好端午节里的优秀传统,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创新发展,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 【标 题】
  • 【简 介】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历史起点。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爆发前的80年里,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于粉碎帝国主义灭亡或瓜分中国的图谋、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失败了。而在五四运动以后的10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的斗争虽然仍有曲折和反复,但是从根本上说走的是一条上坡路:经过30年的奋斗,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又经过70年的努力,一个极度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就是说,综观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历史起点。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100年了,但是我们今天仍然在纪念五四运动,可见这个运动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影响有多么深远。诚然,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面临的任务,已经与100年前大不相同。我们今天没有必要、也不应当再去简单地重复当年的斗争口号和斗争方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所开创的革命传统,是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本展览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为线索,意在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和普通观众能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标 题】
  • 【简 介】
    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在而后的岁月里,东西方许多民族都出现过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众多的名家名著。 插图,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或印在正文之间,或采用插页的形式。插图艺术是以绘画的视觉形象再现文学作品的精神,是插图作者根据文学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受并以绘画自身的要求进行再创作的一门艺术。插图艺术有从属性和独立性,它不是文学作品的图解说明,并非文学的附庸,而是通过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趣味美,使文学形象化。外国文学中的插图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原著中的内容,更能培养读者的审美趣味。本展览通过精美的外国名著插画,向我们展现外国文学的文字与绘画之美。 http://ls.kanzhanlan.cn/wx/040155/54/index.html
  • 【标 题】
  • 【简 介】
    《好风胧月清明夜——清明节的故事》主题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节日溯源 有容乃大”“同归桑梓 慎终追远”“插柳踏春 环保健身”“清明知味 风俗食物”“吟咏绵延 清明永驻”,其中特别策划了“国共两党公祭黄帝陵”、“毛泽东祭黄帝陵文”、“孙中山题词黄帝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槐树祭祖习俗”、互动体验“网上祭英烈”和“踏青赏景找不同”六大看点,让您全方位多层次地体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与风姿魅力。 春生孳乳,万物繁炽,天明地洁,气象清朗。时值农历阳春三月,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特别举办此展览,以期在现代文明的催护下,共守传统文化根脉,共勉文明传承重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愿清明常在,民族不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6/9][每页显示10条记录][总共82记录]

(c) Copyright 2017 济宁市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84741号-4

鲁公网安备 3708990237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