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动态 返回
守正创新 惟其笃行——济宁市图书馆奋力开创古籍保护工作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4/8/15 15:34:07 点击:587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系,济宁市图书馆、济宁市古籍保护中心一直把加强古籍保护、开发利用古籍文献作为一项神圣使命。今天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们在古籍保护工作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普查登记,在保护传承中让古籍“活”起来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济宁市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省古籍保护中心和文化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协调组织开展了济宁地区的古籍普查工作。在贯彻落实《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案》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对普查先后顺序、录入格式规范、数据初审机制等工作流程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克服了古籍数量多、普查人员少、普查难度大等各种困难。
通过十余年的接续努力,全市古籍家底基本摸清,共完成普查总量约 1.09 万余种 12 万余册,大批珍贵古籍被重新认识和发现,古籍修复、整理与研究利用同步推进,古籍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逐渐形成规范合理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全市29 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33 种古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3 家古籍收藏单位被评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中两家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7年《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率先出版,2022 年《山东省济宁市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也正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两书合璧,共同构成了普查登记目录的姊妹篇,从而形成济宁地区古籍普查登记的完备目录。2023年1月,我馆工作经验《济宁市图书馆三大活动开启古籍保护工作新时代》在《图书馆报 文献保护专刊》刊发,并在其微信公众号头条转发。
二、多维宣推,在创新发展中让古籍“潮”起来
近几年,济宁市图书馆依托丰富馆藏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探索、优化推广模式,创建古籍宣传立体矩阵,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的新高地。
1创新推出“国学冬夏令营”活动品牌
自2014年起,每年组织开展国学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嵌入古籍知识普及、古籍线装体验、古籍传拓推广、古籍经典诵读等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古籍、认识古籍,感受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青少年国学冬令营被省文化厅评为品牌活动。
2倾力打造“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矩阵
自2021年以来,充分融入全国“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古籍宣传推广活动。2023年晒书节期间,济宁市图书馆策划推出十大主题活动:包括“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馆藏珍贵古籍展,首届济宁方志展,“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书展,馆中惊奇——馆藏古籍系列短视频推介,大型汉服游园会以及线装书装订、传拓技艺、雕版印刷等古籍体验系列活动,有效吸引社会公众聚焦和宣传普及,取得显著成效。
3跨界推出系列重磅展览活动
联合孔子博物馆、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9家古籍收藏单位举办了“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周年暨济宁市古籍普查与保护成果展”;携手济宁市档案馆推出“兰台咀英  济州嘉华——《济州故华录》辞赋作品展”;梁山县图书馆联合水浒轩家庭图书馆举办水浒轩家庭图书收藏展。
4合作开拓古籍“双城记”模式
开展优质馆藏的跨地域展览,尝试城市图书馆高层次合作方式,打破古籍资源固化、秘不示人的思想藩篱,不断探讨新时代古籍宣推新模式。
2023年12月,“何以济宁——济宁市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展”在济南市图书馆展出,2024年1月,“泺上缥缃——济南市图书馆再造古籍展”在济宁市图书馆开幕,两馆共同上演了古籍保护传承“双城记”,在两地间迅速形成新闻热点。6月烟台市图书馆“典籍里的烟台”文献展正式亮相济宁市图书馆,两馆互展拉开帷幕。8月“何以济宁——济宁市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展”将登陆烟台图书馆。
5成功试水古籍宣传“微视频”时代
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宣传推广。
2023年济宁市图书馆推出“馆中惊奇”系列微视频第一季,连续推出《山东运河备览》等五部古籍微视频,同年入选由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举办的“馆藏寻珍·历久弥新”再发现图书馆短视频征集活动。今年3月份兖州区图书馆对馆藏珍贵古籍资源深入挖掘整理,并与兖州融媒体联合推出了“兖州宝贝之馆藏古籍”系列古籍讲解视频。

三、活化利用,在创造转化中让古籍“火”起来
济宁市图书馆深度挖掘古籍资源,积极探索多样化古籍活化利用途径,在不同领域尝试古籍的创新转化,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古籍体验,让古籍迸发出新活力。

“古籍+数字化”实现古籍活态传承
积极推进馆藏古籍数字化建设,提高古籍的可访问性和利用率,为活化利用创造基础条件。从2021年开始,济宁市图书馆先后开展两批馆藏古籍文献数字化项目,共扫描古籍108种1771册,完成近300000页古籍扫描加工工作。开通运行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并不断优化平台功能与服务,深入推进古籍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和开放共享程度,提高古籍专业数据库利用效率,让古籍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古籍+文创”焕发古籍时代价值
近年来,济宁市图书馆依托丰富馆藏古籍资源,瞄准古籍文创方向,积极探索古籍文创产业化道路。以“全市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为契机,立足全市古籍资源,加大对古籍中的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等资源的梳理整合力度,为文创产业化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探索跨馆合作开发利用新模式,深度挖掘整理古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济宁市档案馆合作创作了《儒林津源——济宁市图书馆赋》,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相关长卷伴手礼、描红字帖、书法册、鼠标垫等文创产品,联合办展,受到读者热烈欢迎。
“古籍+游戏”激活古籍流量密码
紧抓近些年飞速发展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兴游戏,尝试将传统典籍与现代游戏相结合模式,2024年济宁市图书馆策划推出了首部馆内实景解密游戏《失落的运河宝藏》,以清代《山东运河备览》中的运河地图碎片为线索,追寻运河宝藏的传奇故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跨界融合的形式,打造古籍传播的新场景、新模式,在传统文化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谱写出新时代的文化记忆,实现文化的动态传承。
新时代古籍工作,如何从亟待破局到躬身入局;古籍宣传如何让历史的“厚重”兼具时代的“鲜活”;古籍存护如何从“馆舍一隅”走向“大千世界”;古籍利用如何从繁星盈天实现一眼千年万年……急需今天的古籍工作者给出答案。
使命在肩,惟其笃行。我市古籍工作者必将与古为徒,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蓬勃的姿态投入到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