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动态 返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发布时间:2024/5/21 10:30:09 点击:601
《瓜熟蒂落》是我现有的六部压箱底长篇小说之一,从来没奢望过公开出版,更没想到能进京登上国内最高规格的工业文学作品大赛领奖台,在仅有的五部长篇小说等级奖名额中谋得一席之地。
将初稿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时,我长舒了一口气,就想着浏览一下网页,那么巧就看到了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工信部等主办的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列为重点工作项目的第二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征文启事,但离截稿日期已经不足一个半小时了,脑子一热,便注册、登录、现写现卖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掐着时间投了稿,不得不说,这是缘分。
小说主人翁季天翔和杜月娟的形象,长期飘荡在我的思绪中,有时觉得他们就是我,有时又觉得他们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直到感觉我们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再也无法区分性别、年龄、职业和时代背景,我知道,自己心目中那颗酝酿了数十年之久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是时候挺身而出,一个猛子扎进亲手编织的梦境中,去构建另一个跃然纸上的现实世界了。我毫不犹豫地在疲于奔命的百忙中硬生生地起了29个大早,在确保不打乱日常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往返于现实和虚幻两个隔空世界中,以日更9000字的速度,一气呵成了这部二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
我码字速度之快,是有点小名气的,特别是千字文,号称“立等可取”。如此表白,并无丝毫标榜自己有多么优秀之意,充其量不过是长期在最不适合写作的万变环境中,被动养成的一个技能型小习惯而已。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的眼睛向来都是雪亮的,惟愿有缘人能从本书中体验到那种顺风顺水的酣畅淋漓。
八十年代初,刚满17岁、不得不中途辍学的季天翔,迎着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率先跳出农门,离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村庄,华丽转身至热火朝天的电建现场,陆续带领家乡数千名父老乡亲,东奔西走,在经济大潮和人情突变的时代巨浪中,从农民工到大企业家,其间的酸甜苦辣咸,漫长、煎熬而又无可奈何。
像千千万万打工潮中的农村劳动力一样,季天翔也经历了小保安、壮工、学徒等诸多职位的更替和历练,但他没有被安逸所束缚,在短期内就下定了要用过硬技术武装自己的坚定信念,为今后的创业之旅打牢了必备根基。
从电焊学徒工开始,季天翔身上那种农村小伙子特有的吃苦耐劳、不服输的韧劲便表现得淋漓尽致了。面对高空、高危、高温作业,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变本加厉”地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连实行“夏时制”时期的酷暑正午也不休息,一天到晚耗在锅炉钢架上,拼命地练习焊接技术,再加上理论联系实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掌握了他人两年都不可能达到的施焊技艺,让师傅和工友们交口称赞。
一次偶然的机遇,季天翔结识了同年同月生、同为电焊工学徒的美女小姐姐杜月娟,为自己事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其拼搏路上的诸多困惑和难题寻到了好知己。但他们的友谊是真诚和纯洁的好姐弟、好搭档,长期固守在红线之内,从未跨越雷池半步。直到“前妻”马晓丽极力促成,二人才一步一步地渐入谈婚论嫁阶段。季天翔和杜月娟的故事交集通篇不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点面结合一线牵,其默契和波折耐人寻味。
从带班小班长开始,季天翔的管理能力、过硬的技术和好人缘便获得广泛认可了,也水到渠成地迎来了成为国营大企业正式员工的就业机会,但他有更为宏大的奋斗目标,有带领家乡父老大干一场的深厚情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独自创业。
面对人情、三角债以及应接不暇的善变潜规则等一系列困扰,他拼杀过、风光过、挣扎过、嚎啕大哭过……但播种注定就会有收获的希望。
事实证明,只要有魄力、能吃苦、肯奉献、处处为事业和父老乡亲着想,天长日久,前途便会一片光明。短短数年,季天翔的事业就干得红红火火了,不仅成为电建领域高技术含量安装队伍的当红生力军,也吸引了一大批同舟共济、抱团取暖的好搭档好兄弟。
但时代风云瞬息万变,一场由甲方国外项目重大变故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将年轻的季天翔顷刻间逼近了死胡同,濒临破产,失望、求稳的岳父母也向他抛出了绊脚石。但妻子马晓丽却丝毫未变心,依然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在操持家务和照顾儿女之余,佯装绝情向季天翔提出离婚,用实际行动拼尽全力与既贪心又胡搅蛮缠的父母周旋,并不惜用寻死相要挟,终于将被父母控制的存款全额悉数交给了丈夫。患难之时见真情,其情其景令人动容。
时光荏苒,季天翔的坚守、真诚和努力终于得到了切实的回报。甲方合作伙伴和麾下众兄弟最终与他将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共同渡过了几近难以逾越的险关。
从一位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历经磨难,季天翔终于成长为社会大环境中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赢得了心上人的芳心。
杜月娟、马晓丽的真情实意,纯洁无瑕,不论风云变幻,始终伴随在季天翔的左右,不弃不离,爱得情深意浓,感天地泣鬼神,让人不得不为这人间真情而热泪盈眶。
季天翔的经历,是无数长期被熟视无睹的弱势群体的缩影,也是打工族创业者顽强拼搏、勇于挑战自我的鲜活范例。他们表面风光,实则“两头受气”。数十年疲于奔命的乙方分包商岁月,汇聚成一部改革开放四十年进程中的局部小简史,将万千奋挣在建设领域风口浪尖的兄弟姐妹们的淳朴、汗水和诸多鲜活的场景集于一身,道出了他们发自心灵深处的共同心声,用挣扎、呐喊和人类应有的本真,谱写了一曲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天籁之音。
正如中国文联徐粤春主任在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艺报》七版头条撰文所说,季天翔个人的成功,既反映了中国民营经济的成功,也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一语中的,恰到好处地道出了我创作长篇小说《瓜熟蒂落》的初衷。
那么多家乡文友、一大帮兄弟姐妹,从作品参赛、颁奖到出书,全程摇旗呐喊,几度春秋,至今依然陪我编织着将《瓜熟蒂落》早日改编为影视剧的美梦,此情彼景,感慨万千。但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进京领奖时,没能兑现大家“每人一只北京烤鸭”的小请求。说来惭愧,你们心目中言必信行必果的“凯哥”,一来渐知天命,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背不动那么多只烤鸭;二来,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想当作家又不可能成为作家的作家,均乃囊中羞涩的穷书生,凯哥亦然。虽然没有勇气将这么没有面子的话说出口,但可以借此天赐良机偷偷摸摸地写下来。不过,欣慰的是,我已经成功筹集到了一笔“巨款”,足够回购每人一本《瓜熟蒂落》弥补缺憾。话已至此,如释重负,祈愿这不是梦。
俗话说,好事多磨,本书得以出版并公开发行,离不开大赛组委会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无私的奉献和扶持,无以回报,只能在心底将千言万语凝聚成发自肺腑的两个字——谢谢!聊表知遇之恩。
蓦然回首,天马行空漂泊了数十载,走过的路不止万里,读过的书却远远未及上万,但出版本书的“万卷出版社”帮我圆了这个梦。别无选择,惟有用自己的座右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本序的大标题,以表达对社领导和编辑老师最诚挚的谢意。

2022年10月9日夜  于汶上


【作者简介】魏朝凯,笔名唯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汶上县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中都文艺》杂志主编。16岁开始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创作中短篇小说、诗歌及散文近四百万字,长篇小说六部,并多次被选入官方年选、汇编或文学作品集。万字散文《感恩生命禁区》获国务院新闻办签发的国家级温馨感人征文最高奖、《瓜熟蒂落》《嬴春花》分获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工信部等主办的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等各级各类文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