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动态 返回
馆员荐读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发布时间:2024/5/5 9:37:21 点击:450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陈平原  著    K261.1/411

1919年5月4日,一群穿着长衫的北大学子自发地从北大红楼里走出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示威,抗议与日本签订合约,出卖山东青岛主权的北洋政府。事件的高潮是围攻外交总长曹汝霖的西式居所赵家楼,并发生了非理性的“火烧赵家楼”事件。学生被捕,北京市民声援学生。最终,抗议浪潮席卷中国,五四运动产生了。

历史铭记住了这一群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他们以自己果敢无畏的爱国行为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并把这一行为升华为冲破封建罗网,倡导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使之凝聚成为百年中国的文化符号。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一百多年来,五四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坚,激励一代代中国青年,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当代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让我们跟随陈平原先生,进入五四“现场”,近距离“触摸”感受历史大事件。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场运动(五月四日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可以“触摸”的历史。作者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全书史料的钩稽与细节的描述相映成趣,读者不难在这两者的张力中间深切体会五四那代人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及学术思路,读来饶有趣味。

推荐理由

陈平原先生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借助细节,重现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在历史细节中彰显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五四”新文化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深入学习五四精神,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爱国奋斗书写青春风采,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