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华夏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奉的一种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是神灵和权力的象征,是华夏先民的图腾。
在我国古代书籍中的记载,一向是众说纷纭。《礼记·礼运篇》中就有“‘龙、鳞、凤、龟’,谓之四灵”。《说文》中说“龙”是鳞虫之长,能细能巨,能长能短。《北大荒经》称:“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具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谓之龙。”可见龙很早就被当作灵气的神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龙有九似: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龙被形象成具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神异之物。
内容简介
《龙事龙缘》作者刘学龙,索取号:B933/382。本书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诠释的角度更加到位,可读性和趣味性更强。翻开此书,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和丰富多彩的龙习俗俯拾皆是,既能扩充你的知识面,也能让你对龙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书还将加强你对龙文化的认同感,让你在阅读的同时增强对“龙的传人”的自豪感,让你更为深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和心灵上的极大满足。
推荐理由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里,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龙的起源是什么。龙的图腾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象与文化含义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龙与帝王的关系如何。在民间都有哪些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和习俗。典籍里都有哪些与龙有关的记载。器物上的龙又以哪种形象示人。
要想消除以上困惑,不妨走进由刘学龙编著的这本《龙事龙缘》。在这里,我们将追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探索、了解龙的奥秘,去感受龙文化的多姿多彩。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