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展览,显底蕴
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成果展
1月,由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济宁市图书馆、孔子博物馆等九家古籍收藏单位承办的“文明的守望——济宁市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成果展”盛大开展。梁山站、金乡站巡展相继启动。展览梳理了十五年来济宁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广泛宣传了古籍保护理念。
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首届
济宁方志展
8月,以“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为主题,以古籍为媒介,以本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宣传展示内容,济宁市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图号召,立足本地特色,推出2023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首届济宁方志展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了“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济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特展”、“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书专题展”、“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首届济宁方志展”。开展了“匠心古韵 以书为媒——晒书文化雅集暨七夕园游会”活动。
济宁市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展
12月,由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学会指导,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济南市图书馆、济宁市图书馆承办的“何以济宁——济宁市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展”在济南市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是济宁和济南文化联动、彼此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山东省16地市图书馆藏特色文献联展的重要
联合文献征集,施合力
与市读书协会开展地方文献
联合征集
2月,济宁市图书馆、济宁市读书协会就联合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读书协会积极转发我馆“地方文献征集启事”,联合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4月,首届济宁市知名作家与学者作品朗诵会暨地方文献捐赠仪式在济宁市图书馆成功举行,推动开展地方特色文献征集利用,促进我市地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
与市档案馆就地方文献工作
深度合作
3月,济宁市档案馆到我馆参观调研,了解了我馆空间环境、智慧服务、特色馆藏等基本情况,就两馆之间共有职能深入探讨,就地方文献工作开展深度合作。档案馆馆长杜宏春倾情写作了《儒林津源——济宁市图书馆赋》,并邀请书画名家齐开义题写,该赋以饱满外溢的情感和异彩缤纷的词汇,深情摹写和抒发了书情雅意。
与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
共建济宁市方志馆
4月,与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济宁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合作共建济宁市方志馆,目前收藏济宁市及各县区党史、志书、年鉴等各类地情文献3000余册,征集补充后可达1.5万册。方志馆的建立,为开发利用党史方志资源、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古保工作奠基,重培训
加强古籍培训,提升
古籍管理水平
组织各古籍收藏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开展的“中华经典传习培训班”、“古籍鉴定与保护研修班”、“全国古籍定级工作培训班”、“第二期全国古籍数字化建设”等各级各类专业培训班,线上古籍业务培训学习10余场次,培训人员50余人次,提升了古籍从业人员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水平,为全市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组织协调,稳步开展古籍
文物定级工作
组织全市7家存有古籍的单位上报古籍定级数据条目并指导检查上报的古籍数据情况,将全市各单位所有上报的古籍定级数据打包上报省古籍保护中心。济宁市图书馆上报定级古籍共计242部,曲阜师范大学报4016条,济宁学院报108条,兖州区三家古籍收藏单位已上报第一批古籍定级数据142条,梁山图书馆报104条,金乡图书馆报243条,共计上报4855条。
古籍数字化引领,促再生
济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
文献资源平台上线
1月,“济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资源平台”上线,首批共发布馆藏49种507册80000余页古籍的全文书影,实现了全平台在线阅读,各地读者可随时随地访问指尖上的图书馆。
第二批古籍数字化项目完成
7月,开展2023年度济宁市图书馆古籍文献数字化项目,在第一批古籍数字化基础上,有针对有秩序对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储存利用。10月,共完成古籍书目垫纸、扫描20万余页,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试用版交付。古籍数字化进一步提升了古籍保护水平,促进了馆藏古籍活化利用,是加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