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20〕16号)和山东省委宣传部《关于统筹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深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书香济宁”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逐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水平,均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以群众需求和满意度为导向,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二、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管理、共建共享”的原则,采用“统一审核、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监管”的模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阅读服务体系和运行网络,多层次构建智慧阅读空间,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延伸到基层、社区,形成15分钟阅读圈,利用图书馆分馆、馆外流通点、“阅享驿站”等多种馆外服务形式,构建多层次智慧阅读空间,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三、主要任务
在企业、机关单位或社区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建设图书馆分馆、馆外流通点或安设“阅享驿站”,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倡导“人人有书读,书为人人读”的全民阅读理念。2022年拟完成智慧阅读空间建设20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四、合作模式
鼓励支持广大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公益形象,以资金、房屋、设备、人力和运营项目等方式,参与智慧阅读空间的建设和运行。图书馆+社会力量,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和读者服务,合作单位投资建设相关设备设施,双方投入的资产所有权不变。积极探索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逐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运行维护之中,切实提高全民阅读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五、建设要求
(一)规划选址
在社区、商场、企业园区、事业单位等人口集中、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地方,规划建设阅享驿站。网点设置应遵循普遍均等原则,按服务半径不大于1.5千米,或服务人口不少于5000人的标准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二)项目设计
满足多元功能布局要求,营造时尚便捷的阅读环境。彰显文化特点,强化品牌形象设计,形成统一标识;注重与周边环境相融、与服务对象需求对接,形成各具特色、类型多样的文化风貌。
(三)技术要求
智慧阅读空间应满足避雨遮光,空气干燥等条件。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为主,安全有效利用现有建筑设施,也可因地制宜新建。应具有稳定可靠的强电和弱电接入条件,运用“互联网+”模式和超高频RFID电子芯片对图书借还、读者信息等进行流程管理。
六、运行管理
智慧阅读空间向企业员工、单位人员、社区群众等全民无差异开放。由市图书馆和合作单位联合设计管理流程,所在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市图书馆负责图书配送、更换和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与其他通借通还成员馆统一业务平台,一卡通用、就近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