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动态 返回
青春同行 | 青春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3/8/21 11:10:16 点击:614

在这个资讯泛滥,信息爆棚的时代,

面对每天诸多媒体的海量资讯,


以美国人的视角看民国初年,看中国辛亥。

第三方真实记录,

纽约时报》版的中国近代史。


让我们走进《共和十年》,

走进那个有些遥远而还不算完全陌生的时代,

那个大多在电视电影戏剧中惊鸿一瞥,

却对你我现今生活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时代。

志愿者风采

大家好,我是济宁市图书馆“青春同行”志愿者宁子豪,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书目是《共和十年》,作者郑曦原,索书号:K258.06/746-2

1911年-1921年,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激变之中:新旧制度变换、新旧思想冲撞、各种政治势力交替,内忧外患,国民纺徨,许多影响中国发展的事物和思想皆发端于这一时期。这本书客观记录了这一时期我国宪政、国权、文化、民生、实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并留下许多相关的报道和评论。以西方人的眼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作了预测,给我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另种视角,从这里可以看到历史的另一面。

本书将1911年-1921年这段时期截取出来,做成了一个历史片段,作为观察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形态的标本。没有后人撰史的全景式描述与追附性定调,历史在此呈现出一种罕有的现场感。

书单推荐

1911年,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帝制。之后十年(1911—1921),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激变之中:新旧制度变换、新旧思想冲撞、各种政治势力交替,内忧外患。国民彷徨,许多影响中国发展的事物和思想皆发端于这一时期。危机与希望仅一线之隔。郑曦原的《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将目光紧紧追随着这个老旧帝国,客观记录了它告别帝制走向共和的艰难转身,留下许多相关的报道和评论,为其做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第三方记录。以西方人的眼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作了预测,给我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另一种视角。

作者郑曦原,男,1963年5月生于四川资中,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于内江二中,后就学于兰州大学、纽约语言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著有《华夏文明的曙光:中国远古文化》、《通向未来之路:与吉登斯对话》、《高位的危机:一个美国500强公司高层的奋斗亲历》等,其代表作《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先后由北京三联书店和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2001年曾被《南方周末》评为年度“十大中文好书”,2007年、2011年分别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和台湾远流出版社再版。其姊妹篇《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在帝制推翻100年之际由台海两岸同步推出。2016年,所编《浴火重生: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