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动态 返回
节气里的科学:立夏
发布时间:2023/5/6 10:36:51 点击:1625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即为“开始”,“夏”即为“大”,经过一整个春季的力量蓄积,到立夏之时,万物都已长大,开始成熟结果。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历书》

  每年的5 月5 日或5 月6 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到达黄经45度,春日尽,夏日始,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来临。

1一候蝼蝈鸣

何为蝼蝈?历来众说纷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认为蝼蝈即为蝼蛄,《礼记·月令》中则认为蝼蝈指的是蛙类,还有说法认为“蝼”为蝼蛄,“蝈”为蛙。从两类动物的生长规律来看,立夏蝼蛄鸣叫似乎更恰逢其时。

蝼蛄,俗称拉拉蛄、土狗,这种昼伏夜出的小虫其实并不会鸣叫,它类似鸣叫的声音是由翅膀摩擦发出的,而且只有雄蝼蛄才能发出这种声音,其目的就是吸引雌蝼蛄前来交配,繁衍后代。
“蝼蝈鸣”这一物候也与农事相关,它提醒农人,气温升高,蝼蛄这类“害禾之虫”开始活跃了,请注意防范,以保庄稼收成。

2二候蚯蚓出

《七十二候月令集解》诠释说:“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认为,蚯蚓“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在古人看来,蚯蚓因深居于地下,最晚感受到夏日暖阳,此时才结束冬眠,慢悠悠地出现在大地之上,开始掘土。

蚯蚓又名地龙,这种环节动物没有眼睛,感官也不发达,仅靠分散在表皮中的感觉细胞来感知环境,但这并不会削弱它们的生命力。蚯蚓不仅可以靠“吃土”来获取有机物质,在环境干燥时甚至可钻入土下3米,身体即使丧失70%的水分也不会死亡,一旦解除干燥就能很快恢复。

3三候王瓜生


《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夏之月,王瓜生。”王瓜是一种葫芦科栝楼属的藤本植物,多为野生。王瓜5月开花,花为白色,萼筒呈喇叭形,8月结果,果实卵圆形,长6至7厘米,形似瓜,成熟后颜色橙红。
“王瓜生”虽表面说王瓜,但代表的却是立夏时节漫山遍野瓜果野蔬蓬勃生长的繁盛之景。


立夏尝“三新”

在江南地区,素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这里的“新”即为新鲜时令食物。传统的“三新”一般指“樱桃、青梅、鲥鱼”,后来也有“樱桃、青梅、麦仁”之说,但不论具体是何种食物,一般都口味较为清淡,符合传统中夏季“宜清淡而远厚味”的饮食习惯。


立夏称人


记录苏州岁时风俗的《清嘉录》中就有“立夏秤人”的记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说的就是立夏这一日,家家户户用秤称人体重,然后到了立秋之日再称一次,以此来观察夏季的身体变化。因此,立夏称重也有防止苦夏消瘦、疾病缠身的美好寓意。


立夏斗蛋

立夏日,家中长辈用五彩丝线编织成蛋套,装入煮熟的蛋挂在孩子胸前,用于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为头,圆为尾,斗蛋时两两相撞,或头碰头,或尾撞尾,蛋壳破裂一方即为败者。除了斗蛋,俗谚也有“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的说法,人们认为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食欲不振、消瘦苦夏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