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动态 返回
【名家谈读书】图书馆里话读书
发布时间:2023/5/2 10:32:28 点击:795
图书馆里话读书

王 超

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书籍可以;

眼睛无法看到的地方,书籍可以;

内心难以达到的地方,书籍也可以。

拥有了书籍,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拥有了书籍,就拥有了明天。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以“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作为第28个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一的“首届济宁市知名作家与学者作品捐赠仪式暨作品朗诵会”,4月29日下午,在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的济宁市图书馆举行。

   

      这次活动是由济宁市图书馆和济宁市读书协会联合主办的。我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于下午2:30开始,我2点就到了,看到工作人员还在忙着布置现场,我就在周围转了转。放眼望去,图书馆周围其实就是一个由一座座高大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有已经建成使用的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还有刚刚建成的文化中心配套楼群,一幢幢,一排排,真的是宏伟壮观,气势夺人!这里俨然已经成为济宁新城区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      
      走进图书馆,有不少读者正静静地读书。窗明桌净,书香飘逸。我就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就如同在天堂里一样温馨。我多次来过这个图书馆,每次来,都是找一个临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玻璃暖暖地照着,偌大的阅览室内,只听见书页翻转的声音。在这样安静的氛围里,捧着自己喜爱的书阅读,那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偶尔与一本好书的不期而遇,那就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而那种此时此地心里的安宁、恬静、满足的幸福感,简直无以言表。
      我从小就喜爱读书。在后来几十年的生涯里,无论在什么地方,也无论做什么工作,爱书、读书、藏书、写书就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一生,读书也延长了我的生命。我曾想过,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他的生命恐怕就只有一次。除了他自己所遭遇、所听说和所体味的,他不知道还有别样的生命方式、别样的生活轨迹。而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所涉足、所体悟、所了解、所思索的,显然已成百倍成千倍地增加了。他可以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市井烟火;也可以奔走于异国疆域,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异域风光。还可以出入欧洲的沙龙、拉美的丛林,或做潇洒悠然的侠客,或为跃马横戈的猛士。这时,你的心灵已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心灵了,因为那里已经注入了别人的心灵,那遥远的、陌生的、奇异的、丰厚的一个个心灵。我就常想,人类实在是奇妙啊,当他们明悟了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只有一回时,他们便让文字插上了翅膀,让文字不仅成为交流、阐述的工具,还具有了记录、编织、演绎的功能,而通过文字,人们就为自己有限的生命提供了无限的延伸。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庆幸自己是个喜欢阅读的人。我并且意识到,无论声像影视将来多么发达,都不可能取代阅读。因为只有阅读才能使我们不仅仅是被邀的“客人”,而且是从容的“主人”。无声的文字承载着思想、赋予着灵魂,敞开大门就站在那里,我们则可以随时随地地进出,从从容容地思考。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有多少?我们每人每年的阅读量又会有多少?我们在匆匆前行中丢下的何止是阅读。你满眼看去,我们现在就是一个字一一忙。整日里熙熙攘攘,奔来跑去,气喘嘘嘘。绝少有机会舒展地躺在草地上,静静地仰头看看天空,望望云朵,数数繁星。或者坐在飘然高山之巅万米的客机里,细细地端详大地,俯瞰江河。浮躁的心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原本可以信手拈来的生活乐趣。比如那仰视看云,云卷云舒,雲蒸霞蔚,在浩渺的晴空里放飞心中的憧憬与遐思。俯视看地,江河奔流,如银如练,田畴如毯,千顷一碧,心中的尘事烦恼因此而一扫而光。我记得去年7月,我乘坐飞机去新疆喀什参加“孔孟之乡,文化润疆”活动。飞机升空后,透过舷窗,天上的诸般景象尽收眼底。碧空如洗,朵朵白云宛如游牧在草原上的羊群,悠哉悠哉。飞机置身云层之上,恰如一叶扁舟,泛于万顷碧海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油然而生于胸中!云团,凝重如峰,远者如苍山染黛,近者若梨花盛开。忽而倏然飘去,疾者如山间飞瀑,徐者似泉流脉脉。俯视地上,但见村舍如棋,人行如蚁,阡陌纵横,河湖如镜。当时的心情真是想高歌一曲,抒放情怀!而后翱翔于云层之上,做一回衣袂飘飘的上古神仙。的确,世间万物,姿态万千,换个角度去审视,总会有另一番情趣和收获。朝听寒蛰,暮看夕云,驻足小桥,濯足溪水,自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率真与洒脱;接天揽云,泛舟碧空,临风把酒,羽化登仙,则又不乏“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超然与愉悦。看云、看地如此,看待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为“处江湖之远”而怨天尤人、义愤填膺时,何不品味一下“偷得浮生半日闲,且放身心林泉间”的洒脱与闲适;当我们为“高处不胜寒”而感慨万端、不胜唏嘘之时,又何妨细享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惬意与风光!这是与自然的相会相知,还有我们在俯仰之间,体味真实,感悟人生的情趣盎然呢!

这就引伸到阅读的重要了。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阅读如蔚蓝天空般辽阔,如浩瀚星空般耀眼。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延长生命!所以,在我的心目中,济宁市图书馆既有外在的颜值,又有其丰富的内涵。它的外表建筑虽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其内在的典雅朴素则总是吸引爱书读书的人聚集于此。可以说,它是一座有温度、有智慧、有梦想的图书馆。它在用一本本书,努力去影响和充实着一群群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俨然已经成为济宁人的“城市大书房”。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图书馆可称为人类的“百科全书”“一切科学的宝库”,甚至可说是“人类灵魂的宝库”。每次来到这里,我就仿佛走进了知识的海洋。在这里,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迷茫、疑惑,都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进行灵魂的沟通,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找到解决困感的钥匙。记得第一走进济宁图书馆的时候,那还是它刚建成开放不久,一切都是崭新的,馆内宏大明亮高洁,给人以心灵的震憾。走进高大宽敞的阅览室,我还带有一丝羞怯,轻轻的脚步伴着急促的呼吸,很害怕影响到别人。但是当我走进阅览室的书架拿起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翻阅的时候,慢慢地就沉浸其中,忘记了先前的不安和羞怯。那一刻,我的眼中就只有书里的内容了,刹那间便走进了书中的世界。为了把书中的内容看完,我就有了第一次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经历。后来我进图书馆的次数就不断增多,查阅资料、学习专业知识,虽然每次都带有不同的课题,但是离开图书馆的时候则一定是收获思想、增长知识、得到领悟的。
      与书香伴,一路书香。余秋雨曾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细细想来,的确如此。对于我个人来说,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时,心中的格局就容易打开,精神世界就会不断地得到温润与滋养。我在这里捧读柳青的《创业史》时,读到作家借主人公的嘴说出的那番话,是那样醍醐灌顶,直击我心:“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职业上的岔路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了一步,可以会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是啊,人生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因为奋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走好关键的那几步,谨慎地跨过那要害的几个“岔道口”。所以最美的风景一定是源于平日的积累和努力,也一定是归功于在关键时刻的清晰应对。类似于这样,我每看一本书,就像是在欣赏一道风景线一样,在自己心里静静地描述它的美。逐渐地,我的心中也就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道靓丽风景线。还有,关于阅读,我想,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层次。要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就必须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读书是一定要静下心来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蓦然回首"读懂书中的内容,在"灯火阑珊处"拨云见雾,领悟真谛。
      我曾经有几次进入山东省委党校学习,还有一次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经历。无论是短期培训班还是长期的学历班,除课堂学习外,我去得最多、用时也最多的地方,一定是学校的图书馆。记得那年在山东省委党校学习,新校区新图书馆,宽敞明亮,安静宜人。恰逢五一节放假,我也没有回家。一个假期,我在图书馆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修改文章,有时一呆就是一整天,最终写成《青年干部要具有什么样的国际视野》的文章。此文在国家级刊物《领导科学》发表后,又在济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哲学类一等奖。

   思绪回到了现实。在宽敞明亮的报告厅里,我捐献了我写的三本书一一论文集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来自实践的思考》(上、下册》50册、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留住温馨》80册。我还用书法的形式书写了长卷“儒韵书香 悦读济宁”为仪式添彩。应主办方的邀请,我还做了现场的读书感悟发言,用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同现场的书友们进行了分享。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是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读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国梦,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再造辉煌的精神支撑。当下,我们正行进在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非常需要通过读书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获取文化滋养。对于我们济宁的每一个读者来说,我们不仅仅是在创造一个物质发达的城市,我们还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精神发展的历史使命。不论是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建立富强社会,都需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担子都承担起来,这才是我们济宁人的担当,这才是我们济宁人的家国情怀!我们每一个济宁的读者,都要通过读书做一个对济宁发展真正有贡献真正有用的正能量的人,让书香弥漫济宁,让读书充盈春天!
      所以,好的阅读,对书籍真正的爱,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境界的。著名作家杨绛说:“许多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多读书,不仅能从中汲取处世之道,通情达理。还能在任何境况下,保持清醒和淡定。钱钟书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对我们每个济宁读者来说,提高境界,就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坚持数年,必将成为素质全面、勇敢担当的济宁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今日之实践必成为明日之文化;今日之文化必成为明日之文明。每一名济宁人都是济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每一名济宁人都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符号与标识,最终都是济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发展者!


在其后的诗歌朗诵会上,各位朗诵者通过或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或铿锵有力、温婉动人的朗诵,深情讴歌了新的时代、讴歌了故乡风情和英雄事迹,精彩纷呈的节目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王超书法艺术简介




王超,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师讲师团讲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政协书画联谊会副会长;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济宁市启功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济宁市民族书画协会名誉会长。

几十年来,寄情翰墨,德艺双修。楷法欧颜,行追“二王”,尤以行书见长。先后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导师班,深得省内外名家指导,颇受教益。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性书法展览,多幅作品被全国各地馆院及爱好者收藏。2014年,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清风徐来一一王超书法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