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动态 返回
儒声畅享 | 五月主题——我读唐朝文学之韩孟诗派
发布时间:2023/4/28 9:46:41 点击:1029

儒声畅享--我读唐朝文学之韩孟诗派

提起韩孟诗派,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想起韩愈和孟郊。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都是流传千古、情景俱佳的佳作。

贞元八年(792),42岁的孟郊赴长安应进士举,24岁的韩愈作《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及《孟生诗》相赠,二人始有交往,由此为日后诗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有着共同的身世与遭遇。他们一生坎坷,有志难伸,遭时多难,贫病交迫,这使得他们同病相怜、互致慰籍。值得一提的是诗派成员有过两次较大的聚会,这两次聚会,对韩孟诗派群体风格的形成至为重要。

第一次聚会时年长的孟郊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诗风,从而给步入诗坛未久的韩愈以明显影响。第二次聚会时韩愈的诗歌风格已完全形成,他独创的新体式和达到的成就已得到同派诗人的公认和仿效。通过这两次聚会,诗派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韩孟诗派是展示唐诗大变于中唐蓬勃景观的第一诗人群体。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使诗歌避免了成为道学工具、政治附庸的命运,才得以保持其“抒忧娱悲”、“感激怨怼”的美学品性。韩孟诗派讲究“笔补造化”,诗歌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他们还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写出了不少韵散同体,诗文合一的佳作。

按照儒声畅享“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系列,本期五月主题进行我读唐朝文学之韩孟诗派,朗诵者可以选取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张籍等的诗歌作品进行朗读。参与朗诵者录制音频时间,最好控制在三分钟以内,扫描下方读者活动群二维码,进群发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