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动态 返回
【报刊亭】老友之家
发布时间:2023/4/23 11:55:20 点击:1056
老友之家

—— 愿时光能缓,愿老友相伴 ——

壹老唱片


《牧羊曲》是郑绪岚演唱的歌曲,亦是电影《少林寺》的插曲,由王立平创作词曲。王立平最开始创作了一首以河南豫剧元素为主的歌曲。虽然歌曲创作后得到了导演的认可,但是王立平并没有交差了事,而是反复琢磨,认为该电影主要在香港播放,香港人或许并不了解河南豫剧,因此也就很难谈得上喜欢,于是放弃了原作,重新创作出该曲。

2020年,该曲提名新时代国际电影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影金曲奖。《牧羊曲》是一首洋溢着似水柔情的女声独唱,歌词朴素清新、优美动人   。该曲的歌词具有古今合璧、形美感目的特点。歌词勾勒出一片人间仙镜,温婉清丽、柔美动人,语言凝练,有古典诗词之精妙,又具有一种质朴的美感。

贰【读报时间】名报推荐·《人民日报》
大众日报,创办于1939年元旦 ,先后作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

大众日报于1939年1月1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创刊,最初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机关报。现为对开八版,日发行量40多万份。

创刊之初,大众日报就确立了“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的办报宗旨,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报实践的生动样本。

她的成长受到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2019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80年来,大众日报不懈践行‘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办报宗旨,是一份有着光荣传统、广泛影响的党报。希望大众日报始终把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弘扬沂蒙精神,加强改革创新,为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作出新的贡献。”

大众日报是一张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报纸,战争年代,先后有578位大众报人为了党的新闻事业而牺牲,160多位沂蒙乡亲为了保护报社员工和器材献出生命,这在世界新闻史上绝无仅有。战争年代,大众报人靠自己的力量生产纸张油墨,创办电台、通讯社、印刷厂、书店和战时邮局,实现及时传播和立体传播,被称为战时“多媒体”报社。大众日报还为新中国输送了一大批新闻宣传干部,仅1947年至1950年,大众日报派往全国各地的干部就达上千人,参与创办了45家党报。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日报是全国第一家实现自收自支、财政“断奶”的报纸,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领跑者。  近些年来,大众日报及系列子报刊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化新闻改革、提高舆论影响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纸摘要



01.
搭子社交不是情感降级
本报记者 李梦馨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7日 )
最近,一种新型社交关系“搭子社交”火了。吃饭时有口味一致的饭搭子,独自旅游想找伴儿的时候有旅游搭子,打游戏有游戏搭子,搭子的种类可以详细到咖啡搭子、奶茶搭子、厕所搭子、摸鱼搭子、午睡搭子……正如网友总结,“搭子,主打一个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据描述,搭子的亲密程度浅于朋友、重于一般的同事或同学,彼此抱着相同的需求而来,在满足需求后迅速退回各自的生活,互不打扰。担忧随之而来,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快餐式友谊”,是亲密关系的降级,反映出现代人情感能力的降级。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搭子社交把具体的需求分发给不同的人,只在需求相同、目标一致时行动,省去了一些伴随交往深入必然而来的矛盾和摩擦。双方只为相同的兴趣爱好、目标诉求而来,即便没有共同话题也无妨,在交往时恪守着边界感,在完成一件事后便及时离开,个人无需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成本。搭子社交是一种不需要特意维系的实用性友谊,被理解成现行环境下一种最佳的亲密关系解决方案。

各取所需的搭子社交似乎百利无一弊,但实际上,搭子社交中,双方恪守的边界感并没有那么分明。尽管搭子是应垂直需求而生,但成为搭子,意味着至少彼此在某一方面是合拍的,譬如旅游搭子,必须要满足对旅游目的地的取向一致、消费观念一致、计划安排一致,还要应对旅行中的突发状况,对搭子的考验并不亚于对一般友谊的考验。

搭子社交和亲密关系不仅可以并行不悖,甚至可以相互转化。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成亲密关系的降级,而应看到搭子社交中的更多可能,搭子实际上是随着个人兴趣的发展而自然派生出的一种人际关系形式,是友谊关系在现代社会的一种变体,它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健康的情感关系,驱散孤独时刻,享受一段愉快的陪伴时光。



02.淄博美食 不止烧烤
本报记者 王臻儒 《大众日报》( 2023年04月19日 )
外地游客到淄博旅游,如果只吃一顿烧烤便匆匆离开,在当地人看来未免有些遗憾。在淄博,除了代表街头烟火气的“小饼卷一切”,淄博美食的另一面,当数博山菜。作为鲁菜中的重要一派,博山菜融合鲁菜之长,既有传统鲁菜的咸鲜脆嫩,又独具地方特色。

其实,博山菜也在“烧烤”领域有所涉猎。博山烤肉就是一道博山名菜,制作工艺源自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的“炙豚法”,此法炙烤的猪肉,皮酥肉嫩,回味醇香,既可用于冷盘小菜,也可用荷叶卷着食用,在风味上各有特点,是淄博烧烤之外的另一种炙烤味道。

《齐民要术》,是博山菜烹饪思想的一大来源。贾思勰曾任高阳(今临淄西北)太守,其书中所介绍的食材选用、烹调手段都极大丰富了临淄当地百姓的烹饪手法。博山菜作为鲁中菜系的代表,又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博山菜之所以在鲁菜各大支脉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离不开一代代厨师在手艺和滋味上博采众长。在这一过程中,当地一大工艺品——博山琉璃的推动不可或缺。清朝初期,宫廷开设琉璃作坊,所用工匠大多自博山征调,代代相传,满役回乡的工匠带回了京菜的烹饪方法,为博山菜注入新风味。另有一说博山琉璃每年吸引海内外客商前来洽谈贸易,差旅途中,他们的饮食要求五花八门,久而久之,也锻炼出当地厨师兼容并包的手艺和菜式风格。除此之外,京城回乡的博山籍官员也成为博山菜与时俱进的一大源头。从清代起,博山炉、窑、炭三大行业兴盛,随之而来的是餐饮业“车马辐辏,万商云集”的景象。

在长期发展中,齐鲁互为近邻,博山菜与孔府菜相互学习,互相融合。与儒家饮食礼仪相媲美的,是在齐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博山“四四席”,一桌宴席涵盖四干果、四点心、四平盘、四大件、四行件、四扣碗等,按照“一冷二热三汤”的顺序上菜。按照一桌所坐人数不同,又分为敞口席、缺口席、挂角席等,各有礼仪讲究。“四四席”已经成为博山菜文化的一大符号,在吃得尽兴的同时,也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齐鲁饮食文化。

今天,来到淄博的游客除了奔赴夜晚的烧烤摊之外,也可以在午间寻一家博山菜馆,尝一尝豆腐箱、爆炒腰花等博山名菜。类似的行程已经有不少游客践行,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03.播种粗放采收不精,存储运输损耗不小
——生产流通中食物损耗调查
《大众日报》( 2023年04月18日 )

超量使用种子、收割时大量粮食颗粒掉落或破碎、果蔬运输中大量腐烂……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近期一项研究揭示,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其中生产流通环节食物损耗3亿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生产环节播种粗放、采收不精,储运环节冷链不完善是造成食物损耗的主要原因。

播种粗放,采收不精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食物损耗是指食物在生产、收获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等环节由于人为、技术、设备等因素造成的食物损失,不包括在消费端的食物浪费。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动物食物与营养政策中心主任、研究员程广燕研究发现,机械收割粮食环节损耗率最低可以控制在1.9%,但个别地区玉米机收总损耗率高达10%。

存储运输损耗不小
记者调研发现,由于设备保障、专业知识不足,在储运环节中,蔬菜、水果、粮食等损耗量不小。其中,水果、绿叶菜等损耗达到惊人的地步。

有的粮食企业储粮设施陈旧老化,通风、温控等设施配备不足,发霉和虫蛀时有发生。2020年以来,随着粮食价格预期上涨,一些种粮大户惜售心理变强,但其储粮设施简陋,有的甚至无法及时烘干,损耗较高。

一些农户缺乏储存专业知识,果蔬产后储存环境温度、湿度把握不当。贵州蔬菜种植户李珍文说,一些小型果蔬基地,多种蔬菜、水果混合储存现象普遍,已损坏的果蔬产生乙烯会加剧其他果蔬成熟和衰老。

数据显示,果蔬生产及产后处理损耗最低可以控制在9.2%,最高则超过25%。我国果蔬损耗率高与冷链化程度较低密切相关,大部分果蔬运输处于“裸奔”状态。据了解,发达国家冷链运输普遍在80%以上,我国目前仅为约30%。

如何减少损耗?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七大类食物减损空间有五成左右,若挽回一半的损耗和浪费,可每年节约2.3亿吨食物,能满足1.9亿人1年的营养需求。

受访专家和基层干群建议,通过加强冷链建设、构建全产业链食物减损标准体系等减少食物损耗。普定县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邓飘建议,从“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着手,加大预冷、贮藏、保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冷藏车购置使用,尤其是便于城市穿梭的小型冷藏车,保障冷链运输,完善生鲜食物终端配送机制。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和作业标准化程度,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加强粮食仓储和流通设施建设,有效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



叁【常青巷】上茶
龙井是中华传统名茶,属于绿茶,位列中国茶品之首。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由古代茶农创制于宋代,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龙井又分为明前龙井和雨前龙井,喜欢喝龙井茶的朋友都知道对于龙井茶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雨前龙井"是"谷雨"这个节气以前所采造的。通常谷雨之前,正是茶树"一叶一芽"的时候,俗称"一旗一枪",用来制龙井茶最为香醇。正如胡峤诗云:"玉髓晨烹谷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鲜。"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种。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龙井茶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