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动态 返回
【读点国史】《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二)
发布时间:2021/5/5 10:26:49 点击:1147

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由此可见,国史的学习同党史的学习同样重要。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写就了一部共和国史。站在今天去理解历史、感知历史,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党史之际,济宁市图书馆与广大读者朋友们一起读国史、赢未来。我们选取共读分享《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本套丛书以正史的姿态为我们普及国史知识,选取共和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或者引起社会加速发展并充实着重大实践的年份为时间节点,构成了共和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在创作上,本套丛书由一批国史研究领域的专家担纲撰写,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力,使得丛书做到了“存史”的目的。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写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应了孔子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和刘知幾强调的“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的要求。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取了1950年作为开卷年:《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索取号:K271.06/2)。在共和国历史中,1950年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就在于它是“一元初始,万象更新”。大到国家关系,小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人们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旧社会两重天,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巨变。

第三章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对其的没收

◎官僚资本是旧中国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下特有的经济成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国民党政府的国家垄断资本与国民党大官僚的资本统称为官僚资本,其特征是: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勾结封建势力,依靠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排挤民族资本,操纵国家经济命脉,构成独裁统治的经济基础。

◎在国民党统治的22年里,特别是抗战胜利以后,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控制了全国银行总数的70%和产业资本的80%,并控制了全部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和44%的轮船吨位,形成了官僚资本经济。因此,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变成了共和国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恢复国民经济和发展国营经济的重要前提。

◎为了避免和减少没收官僚资本的遗漏和偏差,政务院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和《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对公股公产的范围做了具体规定。这次清理公股公产,是本着公平合理、互不侵占的原则进行。

◎没收接管的官僚资本财产事后按当时固定资产原值计算,总价值人民币150亿元左右。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日后发展生产、壮大经济的起点,使年轻的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最艰苦的日子里,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战争威胁。





废除外国在华经济特权与处理外资在华企业

◎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中央人民政府还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废除外国在华经济特权和妥善处理外资在华企业。新中国成立之后,收回了关税和海关管理的主权,把百年来被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变为独立自主的人民海关。

◎中央人民政府根据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制定了对外贸易政策。新的外贸政策规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外国政府和民间恢复和发展贸易关系;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实行监督管理;对外贸易实行国家统制,重要进出口货物由国家统购统销;任何人不得经营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私营出口企业必须向国家外贸管理机构登记,服从国家管理等。






进行企业民主改革

◎从1950年至1952年,人民政府对没收和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以及私营企业陆续进行了管理制度的改革。最早进行反封建把头制斗争的是天津搬运行业。煤矿系统和纺织系统的反封建把头制度是同推行企业管理民主化同时进行的。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开展了整顿建筑业,废除封建把头制的斗争。此外,还废除了纺织行业的搜身制度。

◎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大体分为民主斗争、民主团结和民主建设三个阶段。为了推进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在厂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工厂(矿山)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及其组织机构,并建立了新的人事制度以及生产管理、劳动保护和政治学习、技术学习等制度。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的中心内容和基本方针是“管理民主化、经营企业化”。

第四章 土地改革运动





土改的各项政策规定

◎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要求,在三年内有计划、有秩序地完成新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法》共6章40条。与《中国土地法大纲》相比较有了新的变化:将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将对中农的土地由彻底平分改为完全不动;对地主,除没收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乡村多余的房屋外,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土改运动的开展

◎从1950年秋季开始,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各级土地改革委员会。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放手发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坚决贯彻执行“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第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地主。第三,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分别有步骤地实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

◎渔区的民主改革先后进行了两次,牧区的民主改革目的是为了废除封建特权。到1959年,西藏废除农奴制度,完成了民主改革。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社会意义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建立和巩固了农村基层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推动了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