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图书馆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济宁市图书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精神为指引,坚持党建统领业务发展,围绕上级工作部署和“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济宁”的总目标,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和落实,为促进济宁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优秀文化贡献了力量,先后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全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优秀单位、第二届全省青少年故事会优秀组织奖、第十五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集体优秀组织奖、“书香齐鲁 全民悦读”网络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工作奖、第三届全省青少年诗词大赛先进集体、2019年度创建文明城市先进集体、2019年度群众满意先进单位、第十五届全市读书朗诵大赛优秀组织奖,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型服务结构,服务效益再上新台阶。
(一)继续夯实传统服务,提升便利化水平,服务效益保持高位。
济宁市图书馆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文献借阅、书刊推荐、咨询导读等服务,2020年全年共接到馆读者43万人次;新增注册读者读者3478人,累计注册读者6.67万人;2020年全年外借文献109059册次,流通总册次218436册次;全年采购上架图书6735种,16349册次;新建、修改编目记录9362条,装订、修补图书3000余册次;征订报纸113种,期刊841种,累计上架报纸、期刊共计2万余份,完成3211册过刊、过报合订本的数据加工工作;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8100余条,为1.1万读者提供线上查询及续借服务;接待业界同行、各单位来访、参观等56批次、1120人次;待利用楼层、网站、微信等线上线下开展新书、主题文献推荐共355种。
年初疫情来袭,济宁市图书馆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采取闭馆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积极行动,严防死守,有力保障场馆安全。在此期间,济宁市图书馆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开展抗击疫情、支援武汉行动,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共克时艰。疫情防控期间,坚持“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的原则,加强线上服务力度,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和相关科普,加强正面引导;增强数字资源开放力度,开展丰富线上活动,极大丰富了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公共交流活动蓬勃开展,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2020年全年共举办活动429场,参加公众约6.5万人次。其中线上274场,线下155场。活动趋向小型化、专题化、常态化,馆员在活动策划组织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突出。
策划举办大型系列活动:为传递书香和抗疫大爱精神,由济宁市图书馆联合中建三局山东分公司共同举办的“工地朗读者”活动暨向火神山参建者赠书仪式成功举行;组织承办“阅读·与爱同行”第十五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济宁赛区选拔赛暨全市读书朗诵大赛总决赛,济宁市图书馆图书馆荣获由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集体优秀组织奖;组织承办以“风雅弦歌,思接千载”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省少儿诗词诵读大赛,荣获先进集体奖;结合时政焦点和热门主题举办庆祝建党99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等线下大型展览和线上微信展共40余场;举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诵读中华经典篇章——济宁寻声语言艺术杯朗诵大赛”,160余名选手用质朴的诗句讲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豪迈情怀;举办“悦之声”杯口才大赛等多场大型朗诵活动,以“阅读·以声抗疫”为主题,通过原创、诵读、表演等形式歌颂祖国,彰显中华文明的魅力。
拓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激发未成年人阅读热情,培养阅读素养,继续打造面向青少年群体的“七彩阳光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品牌。读者活动涵盖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培养,把读者活动引向更深层次发展。其中举办的读者系列活动有:七彩阳光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节气、写作公益课等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面向少儿读者群体定期推出了“七彩阳光科普加油站”“七彩阳光绘本小屋”“423传统文化小当家全民知识赛”“七彩阳光线上课堂—劳动最光荣一起去春游” “七彩阳光线上课堂—欢乐六一 童心飞扬”等线上活动。同时组织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数字化服务,为少年儿童提供健康有益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导向作用,宣传引导未成年人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和服务。
弘扬传统与本土文化:以尼山书院资源为基础,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随着疫情的常态化防范,为了更好的推广、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尼山书院首次尝试“国学云讲堂”系列活动,线上讲课的方式让大家体验到图书馆周到的服务;对尼山书院的活动进行了统一的梳理规划,分出了:尼山诵读、国学云讲堂、新六艺三个大板块。利用馆微信公众号开展“传习经典 融古慧今——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五期,让广大读者朋友走近古籍,了解古籍。加大地方文献的宣传力度,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共征集地方文献110余种320余册,新版的“济宁市图书馆捐赠证书”正式使用。为更好地宣传地方文献工作,多渠道的实现地方文献的价值,特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地方文献精品推介”版块共计14期,定期为读者推出了“济宁地方志系列”和“老济宁运河文化”推介。按照国家、省古籍保护中心要求启动《山东古籍总目.济宁卷》的编纂工作,于2020年7月14日在梁山图书馆就《济宁卷》的出版规则进行了现场培训,按照要求全部9家古籍收藏单位已提交完毕。济宁地区的古籍出版目录上交于省古籍保护中心等候出版。
传播现代志愿者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向上的道德正能量,利用文化志愿者专业特长,以“喜阅读书人”、“新春悦读季”、“尼山书院国学讲堂”等志愿服务项目为依托,积极组织开展杏坛学堂、儒风讲堂、趣阅读公开课等公益讲座、沙画艺术展演、国学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宣传志愿者精神,面向全体市民招募志愿者4期,累计录用志愿者130人,持续给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借阅引导、解答咨询等服务,同时与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合作关系,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展现出志愿者“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优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馆分馆、馆外流通点共计30余个。全年接待馆外流通点集体外借6次,流通图书1603册。5月份在济宁市纪委建立分馆,规划上架各类图书2250册,并做好业务指导工作。9月份,为配合武警教导队新兵大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战士们提供图书500余册。
为进一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向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图书借阅服务,9月17日,济宁市图书馆与任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公约成功签订。联盟将济宁市图书馆、高新区图书馆、任城区图书馆和嘉祥县图书馆共4个公共图书馆联合起来,向全市人民提供“平等、免费、无区别服务”,实现了“一馆办证,四馆通用;一卡通行,就近借还”的服务功能,极大地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继续加强对各县区图书馆基础业务建设的辅导帮助,为鱼台县图书馆图书采访、馆藏布局等工作提供规划建议,帮助梁山县图书馆建立规范的图书加工标准,助力两个新馆开放试运行,促进了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为各基层图书室提供业务辅导,5月份为安居二中图书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图书分编、排架等业务培训,并指导回溯建库工作,11月份,协助政府采购图书室完成图书回溯建库、有序上架工作。
(三)满足读者多层次需求,数字化服务效能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对贝贝国学教育数据库安装开通,更新了视频板块和题库内容;及时更新千余种刊物和报纸庞大的资源量;保障网络图书馆既能实现馆内登录,又确保馆外读者账号登录使用检索平台、文献传递、学习空间等;新增了新语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实现了通过读者证可以安全访问网上收听新语丰富的有声数字资源;网络图书馆系统访问121343次,网络图书馆全年下载量为58380次,网络图书馆参考咨询总咨询量共4419件。歌德瀑布流下载量统计110435次,歌德借阅机下载量统计298240次。汇雅电子书下载量62749次;全面整改系统,通过网站系统安全保护等级2级测评、智网3000图书管理系统安全保护等级3级测评;完成国家图书馆数字加工项目5项,包括济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10500页、地方报纸数字化5000页、网事典藏采集了100个反映济宁市行政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信息的网站,完成了80集国图公开课的录制并达到国家图书馆验收标准,地方文献(图书)数字化、方文献(报纸)数字化网事典藏、国图公开课均已经验收;今年受疫情影响,电子阅览室2-7月份暂时停止对外服务,自8月份开始到目前为止,电子阅览室三个月累计服务430次。
(四)成功举办全市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围绕中心目标,加强图书馆交流。
8月26日,全市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召开,部署了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下一阶段全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与时俱进,提高融合发展水平,积极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形势,进一步拓宽服务视野和领域,创新思路,全面做好阅读推广活动,提升服务效能。
11月18日-20日,由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学会主办,济宁市图书馆、济宁市图书馆学会协办的“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评估推广项目”在曲阜举办,来自全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馆长和业务骨干共170余人参加活动。上海图书馆周德明副馆长通过视频方式对《公共图书馆业务规范》进行了解读;南开大学柯平教授总结了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经验,展望了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新特点和新要求;省图书馆李西宁副馆长和周玉山副馆长分别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山东实践——以尼山书院为例》《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流程和规范》为题做了报告。本次活动为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评估推广工作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对于明确评估标准、细化评估指标,增强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夯实基础工作意义重大,有效推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业务建设和服务效能工作迈向新高度,取得新成果。
二、稳步推进党政工作,引领事业稳固发展。
济宁市图书馆党支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局工作,以更加高远的站位、更加宽广的思路,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拓展党建与业务工作的高度融合,促进各项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政治统领,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内容,认真查找、梳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方向。三是坚持标准,抓好落实。对标《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支部标准化规划建设标准》,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过政治生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规范支部工作资料管理,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
(二)完善教育机制,加强思想建设。
注重加强党员教育,严格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按照上级安排部署,依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必选和自选党建活动动作,多角度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疫情期间,党员的学习教育主要以个人自学和线上学习为主、集体学习为辅,4月份以来,党支部通过集体学习、党小组分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形式,及时跟进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开展“灯塔大课堂”集体学习、“支部书记上党课”、“我来讲党课”党课轮讲等党员教育培训活动30余次。督促党员利用好“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党员教育平台,加强日常教育。
(三)积极开展“抗疫”和文明创建工作。
一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和有序开放各项工作。特别是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刻,我支部11名党员骨干踊跃报名加入市直机关抗疫先锋队,第一时间下沉10个社区,在抗疫一线谱写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风采和担当。二是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各项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广泛开展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从服务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避,组织开展创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认真抓好“路长制”包保责任工作,扎实推进国家级文明单位各项创建活动。
济宁市图书馆
2020年12月31日